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 27
    2022-09
    【分享】李天纲:远去的复旦
    “读史老张”又要出书了!继《相辉——一个人的复旦叙事》(上海辞书出版社,2020年)之后,《卿云——复旦人文历史笔记》编辑完毕,仍然是复旦大学校史散文,同样是细致耐读。“老张”是比我们高一年级(7814)的学长张国伟,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留校教历史,后到媒体任职,因曰“读史”。回想当年,我们同住复旦学生宿舍6号楼,一起在219房间看电视转播比赛,一起在大操场比赛踢球。光阴荏苒,这些年,1977、1978、1979年入学的大学生已经被称为“新三届”。在公众号上遇到“新三届”回忆文章,意识到“文革”后恢复高考到现在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天宝遗事”,隔代说史,现在轮到我们这一代人来写当年掌故,说说自己经历的人与事了。国伟兄在《相辉》和《卿云》里写了很多我们共同经历、后来逐渐淡忘的点滴事迹。还有一些人与事,本来知之不详,经过国伟兄的回忆、采访、收集和考证,今天读来更加清晰,有恍然开悟之感。展卷读来,最有感受的一篇是《那些年,他们还不是教授》。写得真好,就好像是那些年课堂情景的回放。篇中提到的所有老师,也都给我们班级授课,记得有好几门课程是两个年级合班上的。本篇记录系里的一批“老讲师”,就有胡绳武
    更多详情
  • 09
    2022-06
    【新书推荐】长江与莱茵河Ⅱ——第二届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比较研讨会论文集
    《长江与莱茵河Ⅱ——第二届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比较研讨会论文集》王振忠、[荷]海恩·A.M.克莱曼主编定价:88.00出版时间:2022年3月ISBN:978-7-5475-1934-9内容简介《长江与莱茵河Ⅱ》为2019年由荷兰伊拉斯谟大学、莱顿大学和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合作举办的“第二届长江与莱茵河历史文化比较研讨会”之论文结集,共收录论文18篇。论文作者来自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以及荷兰莱顿大学、伊拉斯谟大学、乌得勒支大学、特温特大学、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德国美因兹大学、法兰克福大学,英国华威大学,以及莱茵河航行中央委员会等国外研究机构。所收论文以河流社会为主题,从诸多侧面研究长江与莱茵河的历史文化。主编简介王振忠,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历史地理、明清社会史、徽学及域外文献研究,重点关注地域文化差异及区域社会之变迁,在学术研究中,特别擅长于对新史料的发掘和利用,重视田野调查与文献分析相结合,重视对传统人文背景下区域社会变迁的综合性研究。HeinA.M.Kle
    更多详情
  • 04
    2022-06
    【访问学者成果推荐】范圣宇:The Translator’s Mirror for the Romantic
    作者介绍范圣宇,澳洲国立大学亚太学院文化历史语言系副主任,高级讲师(SeniorLecturerandDeputyDirectorofLanguages,SchoolofCultureHistoryandLanguage,CollegeofAsiaandthePacific,AustralianNationalUniversity),2003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取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福建师范大学比较文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英汉-汉英互译,中国古代文学。曾于2017,2016年分别获得年获得国立澳大利亚大学教学杰出贡献奖与课程网站设计奖,第十六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三等奖。曾任汉英对照霍克思、闵福德译五卷本《红楼梦》版本校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论文、书评多发表于CLEAR,TranslationReview,ComparativeLiteratureStudies,《翻译季刊(TranslationQuarterly)》、《国际汉学》、《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学刊》等。范圣宇博士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中心从事访问研究。TheTranslator’sMirrorfor
    更多详情
  • 06
    2022-05
    【分享】王启元《设计复旦:茂飞的建筑世界》
    一百年前,1922年5月5-6日,复旦大学在江湾举行新校区落成典礼。今天下午,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中心举办《“沪滨屹立东南冠”:东南网络中的复旦大学》讲谈会,纪念迁江湾今址一百周年,暨李登辉校长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中心首位博士后王启元撰《设计复旦:茂飞的建筑世界》,讲述设计了雅礼、清华、福建协和、金陵女大、燕京等中国多座校园的亨利·墨菲(中文名茂飞)如何设计复旦,复旦又如何自这座永久校址上开枝散叶。今天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复旦大学,是由两所民国国立大学于上世纪末合并而来的,一所是国立上医,一所是国立复旦。其中,上医自1927年建校便是国立,而复旦迟至抗战中期在重庆北碚时期,才转成国立,1946年抗战胜利后复旦渝校回沪,与战时留沪的复旦沪校重新合一,回到战前迁出的地方:上海特别市的江湾(今复旦大学邯郸校区)重新办学。自北洋政府时期的民国十一年(1922)起,除八一三淞沪抗战一度内迁之外,百年来复旦一直在这片曾经虬江分水之处讲文论学,作育国士,弦歌不辍。来到江湾校址之前,复旦曾在吴淞提镇行辕(今约宝山区吴淞中学校园内)及徐家汇李公祠(今长宁区复旦中学)甚至是无锡李公祠(李鸿章弟鹤章祠堂)内相继办
    更多详情
  • 04
    2022-05
    【访问学者成果推荐】吴疆主编《大中华区区域宗教系统的形成》出版
    JiangWu(ed.),TheFormationofRegionalReligiousSystemsinGreaterChina,London:Routledge,2022.BookDescriptionTheriseofSpatialHumanitieshasspurredadigitalrevolutioninthefieldofChinesestudies,especiallyinthestudyofreligion.Basedonyearsofdatacompilationandanalysisofreligioussites,thisbookexplorestheformationofRegionalReligiousSystems(RRS)inGreaterChinainunprecedentedscopeanddepth.ItaddressesquantitativelytheenduringhistoricalandcontemporaryissuesofChina’sdeep-rootedregionalismandspatiallyvariegatedcultur
    更多详情
  • 06
    2022-03
    【征文启事 】“市场化转型中的产业革新:来自中国的经验”学术工作坊
    工作坊介绍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ICSCC)与维也纳大学转型史研究中心(RECET)、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拟联合开展国际产业改革史的研究课题。课题特别关注国际范围内大小型公司及其劳工状况的转型。本研究是一项跨学科、多国参与的长期项目的一部分,旨在比较原计划经济中的各种国有产业及其在市场化过程中的转型。课题关注的兴趣点主要在考察中国工业和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中国的开放和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课题主要感兴趣的行业和企业包括但不限于:钢铁行业、民用造船业,以及其他通过市场化改革或私有化实现转型的大型国有企业。本项目将在以下背景下研究这些行业和企业的转型:A: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由改革开放以来支持市场化的经济学家推动;B:支持或者抵制市场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基于本课题对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关注,本次工作坊诚挚欢迎来自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者贡献自己的独特见解,包括但不限于: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化研究和社会学。本次工作坊预计将于4月中下旬在线上举行,具体细节待定。我们欢迎来自三家合作机构以及上海地区其他大学的学者,作为演讲者、或作为讨论组的一员参加此次
    更多详情
  • 01
    2022-03
    访问学者任可入驻中心
    任可,美国圣十字学院(CollegeoftheHolyCross)历史系助理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中西交流、跨国与国际史。正在完成书稿《世纪末的外交官:陈季同、法国、与晚清世界主义》(Fin-de-SiècleDiplomat:ChenJitong,France,andCosmopolitanismintheLateQingWorld)。著有“TheConférencierinthePurpleRobe:ChenJitongandQingCulturalDiplomacyinLateNineteenth-CenturyParis”与“TheInternationalPeaceCampaign,China,andTransnationalActivismattheOutsetofWorldWarII”等论文。目前正在研究二战时期与中国相关的和平与国际主义运动。任可博士将于2022年3月至6月期间在中心从事访问研究。
    更多详情
  • 24
    2022-02
    【新书推荐】李天纲:《与阁老为邻》
    上海先贤徐光启世称徐阁老中西会通第一人,建模垂范堪称上海城市精神之根上海学者李天纲“与阁老为邻”,追慕先贤多年来致力于弘扬海派文化倡导中西文明会话《与阁老为邻》李天纲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2.1作者简介李天纲,1957年生于上海,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教授、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宗教学会副会长。著有《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跨文化诠释:经学与神学的相遇》《增订徐光启年谱》《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马相伯与近代中国思想》等,主编《徐光启全集》《近代思想家丛书•马相伯卷》等。获2001年度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徐光启奖”、2019年度米兰大学“利玛窦奖”。内容介绍本书集结了李天纲教授近年撰写的序跋文章近三十篇,其中有关于中西会通灵魂人物徐光启、马相伯等的轶事和评述;有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重要事件如礼仪之争、西籍汉译等的梳理与思考;有近代上海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物华世情、人事沧桑;有对于海派文化的独到解读和深刻思考;还有对业师朱维铮先生饱含深情的怀念等。多样的主题映衬出作者广泛的学术兴趣和治学轨迹,简洁隽永的文字背后是当代学人关乎灵魂深
    更多详情
  • 10
    2022-02
    【新书推荐】 金光耀《以公理争强权:顾维钧传》
    以公理争强权:顾维钧传作者:金光耀定价:89元出版时间:2022年2月出版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ISBN:978-7-5201-9427-3内容简介本书为作者金光耀在1999年版《顾维钧传》基础上的修订再版。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主权归属问题据理力争,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本书客观、全面地反映了顾维钧的一生,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塑造一代民国外交家的形象。目前市场上也有几种顾维钧传记,但均缺少研究的支撑,属于通俗读物,并且严格说来不是完整的传记。本书作者为相关研究权威,阅读了大量档案与顾维钧后人也一直保持联系,掌握的资料比较全面。目录第一章从黄浦江畔到哈德逊河边一租界里长大的富家孩子二校园中的明星学生三留学生活动的先驱四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第二章外交界的年轻人一初入民国官场二“二十一条”交涉中的美国牌三华盛顿最年轻的公使四“远交美以制近逼之日本”五未雨绸缪备和会第三章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一巴黎雄辩威名扬二周旋于代表团内外三拒签和约四华府会议再发声五山东问题的结局第四章北洋外交的主角一出长外交二解決中俄悬案三终止中比条
    更多详情
  • 01
    2022-02
    瑞虎迎春
    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恭贺您新春吉祥!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