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工作坊第二十三期】治气养心之术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7-21浏览次数:136

   2015年7月1日,由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办的访问学者工作坊“治气养心之术——中国早期的修身方法”在复旦大学光华楼东主楼701会议室举行。本次工作坊由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哲学与宗教系方破(Paul Fischer)教授和复旦大学历史系林志鹏教授共同召集,邀请来自海内外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围绕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世界想象进行讨论,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金光耀教授致开幕词。 



 第一场的主题是“思路、表达方式及关键术语”,由方破教授主持。首先,来自捷克科学亚非研究所的韦礼文(Oliver Weingarten)博士,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著作研究,分析认为,“修身”在《论语》中篇幅不多,而在其他儒家著作中也是为政治服务的。同时,他认为修身不一定要是君王和圣贤,社会下次人物也都可以修身,有很多理论把修身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天津中医药大学语言文化学院的苏晓威教授从对《彭祖》这篇论述文入手,分析认为道家的文献也是把政治思想和修身思想结合在一起的。第一场最后一位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的李锐教授认为,在古代很多思想家看来,养生只是初级,养神养心才是真正该注重的。说明中国古代思想家比起身体修行,更加注重精神的修养。



上午第二场,由林志鹏教授主持,围绕“气与身体观”,三位学者做了分享。纽约州立大学新帕尔兹分校语文与文化系的张瀚墨由《左转》的一则关于理疗的小故事引发了对东周思想变革的思考,讨论了心、气、时、节四个方面的思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曹峰教授,与参会学者一起阅读分析了《汤在啻门》这篇文章,在深入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介绍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并就其中“气”相关的内容作了考察分析。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黄人二同样就这篇文章,探讨了“人怀胎十月以成”一段文字。



 下午第一场,主题为“先秦儒家的修身论”,由黄人二教授主持。首先,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艺术历史系的来国龙,对儒家的“慎独”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认为慎独是儒家提出的修身养气的一种方法,并就此形成了了方法论。第二位发言的是林志鹏教授,他以宏观的视角,把先秦儒家的著作进行梳理,就其中的“内业”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理解。最后,美国肯塔基大学中文系的何建军教授从体与修身的关系出发,探讨了体与修身的二重性。


最后一场,由来国龙教授主持,主题是“《老子》及其‘道’”。首先,方破教授分享了自己对《老子》中本体论的“无”为心理上的“思想开明”,与会学者也都就“开明”这个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复旦大学的李若晖教授,分析了老子的“行”论和“动”论,与其他学者共同探讨了其中的修身哲学。来自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中文系的黄冠云教授,就“道”这个概念的名、字、号,围绕《太一生水》的文本理解,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工作坊的最后,学者们就参加此次工作坊的体验进行了深入交流,分别从各自的学术背景阐述了深入开展此课题研究的路径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更多的反思和建议。最后,本次工作坊在热烈而活跃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