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工作坊第十六期】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方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7-21浏览次数:32

2014719日,由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办的访问学者工作坊“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的新视野与新方法”在光华楼东主楼701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探究佛教藏经文献在中国宗教研究视野下的意义。会议由中心访问学者、日本鹤见大学池莉梅教授,与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孙英刚博士共同组织,共有来自日本、德国、加拿大、俄罗斯以及大陆的22位海内外学者参加。

 

 

 

宗教文献,尤其是传世的佛教文献,以其卷帙浩繁著称,其中蕴含诸多关于佛教历史、文献学史的相关问题,对深化佛教以及中国宗教的研究有极大帮助。但这些浩瀚的梵汉经藏,至今仍未受到充分重视,成为显学。本次工作坊的主旨之一,即展示佛教文献本身所禀赋的信息与价值。

 

 


此次工作坊的发言,首先围绕日本所藏汉文佛教文献展开,日本明治大学气贺泽保规、鹤见大学池丽梅、北海道大学唐炜、国际佛教大学落合俊典、京都国立博物馆赤尾荣庆、京都大学斋藤智寛、浙江工商大学王勇、上海师范大学释定源、日本学习院大学东洋文化所林鸣宇等学者,都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比如佛教僧传中最重要的高僧传系列,日本所藏梁慧皎所着《高僧传》及唐道宣所着《续高僧传》抄本,都与中国本土流传的诸版本有差异,对研究中国僧人事迹及佛教发展有很重要的补充。

 


 

其次,与会学者讨论了通过考定现存僧传文献,重新梳理中古、近世国史及宗教史中,被人忽略及曲解的问题,比如德国汉堡大学傅敏怡(Michael Friedrich)、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丁荷生(Kenneth Dean)、南京大学卞东波、复旦大学刘震、白若思、王启元,交通大学范慕尤、北京大学陈志远、加拿大英属不列颠大学(UBC)杨增等,就梵汉佛教文字,甚至是道教、少数民族文献之中,钩沉出中国宗教文化的细节,对宗教文化研究的前景,具有较强的推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