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体纪录片《桐乡往事》,还原江南老百姓的平凡历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10-31浏览次数:52

30集,14个人物,听桐乡人讲那过去的事情——由中央新影集团发现之旅频道创意策划,联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及上海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共同制作的口述体纪录片《江南往事》,已完成这一系列的《桐乡往事》第一季30集的录制。

 

日前,《桐乡往事》研讨会暨多学科共同承担参与制作《江南往事》启动仪式在上海举行。各路专家学者们在观看样片后,针对纪录片的后续拍摄制作分享经验,交流意见。

 

这是一档真实反映江南老百姓生活发展的作品。通过素人的朴实讲述,无数平凡的历史在镜头前得以还原。

 

夏云翔,73岁,生于墙门人家。他戏称父亲1949年“夹着尾巴逃跑了”,改革开放后“拎着皮包回来了”。瘦弱的夏云翔,自小受欺负,却也造就了他要强的性格。

 

随后的岁月中,夏云翔创办个体毛衫厂,拿到了嘉兴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1988年还造了濮院第一幢高楼。67岁后,这位喜欢说书的老头,放下了所有羊毛衫生意,六年写成了七本大部头的书。

 

52岁的夏月龙、范小芬夫妇出身寒微。范小芬17岁到濮院丝厂做缫丝工。她说,父母生了她六个兄弟姊妹,一个没有送掉,全凭父亲的一双手把他们养大了。

 

遇到自小做木工的丈夫夏月龙之后,勤劳肯干的范小芬,拿出7年辛苦攒下来的2000元积蓄支持丈夫创业。如今研发出了丝光羊毛,成为濮院第一家拥有这项技术的厂家。

 

“我们当时真的不懂做羊毛衫,都是跟技术人员学,现在一件衣服拿到我手里,它的质地、产地、价格我都说得出,手上一摸就全知道了。”夏月龙在片子中讲述起当年的创业路,彼时的艰辛,记忆犹新。

 

范小芬回忆,“有一次差点还不上银行贷款了,我开玩笑跟我老公说:没事儿,就算最后要坐牢,我替你去。”

 

……

 

个人的、个性化的个体叙述,在中国向来少见,但它恰恰属于真正的历史记录。《江南往事》以个体口述的方式,大规模地记录平凡人物的人生,记录下这极易流失的平凡记忆。

 

《江南往事》总策划、出品人时间说:“以前我们做惯了大型的纪录片。但是,今年让我们反思了,从现在开始,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关心一个个普通的生命。于是,我和我的团队来到基层,进入江南水乡,要在某些局部或角落里,寻找记忆中改变这里命运的细节。”

 

《江南往事》系列口述体纪录片目前已列入规划的有500多集,每集长度为10分钟。时间告诉记者,条件容许的话将不断地做下去,1000集也不是不可能,是可行的。“我个人希望它能做到20003000集这样的规模,真正为江南文化的整理和传承做一点扎实而有价值的工作。”

 

东方卫视党委书记和总编辑李逸表示:东方卫视愿意为江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承担更多的责任。

 

物质会消亡,但文化会始终流传。研讨会同时标志着纪录片《江南往事》得到多学科专家学者的参与、指导与加盟。“如此,我们提供的将不仅是简单的一个电视产品,同时也是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研究的成果,成为田野调查的宝库,使口述和采访摄制更具学术性。”《江南往事》总导演王韧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