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圣宇:《红楼梦》英译者闵福德先生与天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04-24浏览次数:416


直到1986年《红楼梦》第五卷出版,闵先生才算是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从1970年霍克思先生开始,到1986年第五卷出齐,他们翁婿俩一共花了整整十六年的时间。

说来也巧,天津这座城市与《红楼梦》的英译有着极深的渊源。迄今为止两部已经出版的英语全译本的译者,杨宪益先生(1915—2009)与闵福德先生(1946—),年轻时都曾在天津生活、工作过。十七年前,2002年第一届全国《红楼梦》英译研讨会,是在天津南开大学举办的,那是第一次集中了全国研究《红楼梦》英译的学者的盛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天津这座城市是《红楼梦》的两个英文全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与霍克思、闵福德译本)与中国《红楼梦》英译研究之旅的起点。杨宪益先生出身天津世家,他的生平材料已经很丰富了,而闵福德先生与天津的缘分,则是一般读者不太了解的。我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博期间与闵先生通信结识,2004年在杭州初见,2009年出国之后又与他共事多年,平日里燕坐闲谈,日积月累,逐渐知道了他与天津的一段往事。

早在牛津大学中文专业学习期间,闵福德先生就与《红楼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当时唯一一个跟霍克思先生(1923—2009)研读《红楼梦》的学生。闵先生说当时能教且愿意教《红楼梦》的学者只有霍先生一人,他去拜访霍先生的时候说想跟霍先生读《红楼梦》,霍先生“眼睛都亮起来了”。选课的只有闵先生一人,后来加入旁听的是当时牛津大学的助教刘陶陶(刘容恩、刘程荫之女,刘容恩、刘程荫夫妇出国之前也是天津人,刘程荫对霍克思先生的译文帮助极大,企鹅版五卷本第一卷“The  Golden Days”《枉入红尘》就是题献给他们夫妇的)。他们的授课模式是闵福德先生逐句朗读,霍克思先生逐句讲解。这样学习了一年之后,有一天闵先生跟霍先生说:“我想翻译《红楼梦》!”当时霍克思先生已经准备与企鹅出版社签约翻译《红楼梦》了,他觉得《红楼梦》原著就是曹雪芹和高鹗或者另外不知名的作者一起完成的,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风格本来就不尽相同,译文如果由两位译者来分工合作,似乎也更能吻合原著的情形。所以霍先生立刻就建议闵福德来译后四十回,闵先生很高兴地同意了。企鹅出版社也接受了这个安排,他们商定霍克思译的前八十回分三卷,闵福德译的后四十回分两卷出版。霍克思译的第一卷1973年出版,立刻好评如潮。闵先生高兴之余,也深感压力之大。当时他刻意要模仿霍先生的译文,不断地细读、做笔记,我曾在他家书架上见到过他经常翻阅的霍克思译文第一卷,早已破败不堪、散成一堆,需要用牛皮筋绑在一起了。(闵先生也保存了当年的资料笔记,将来如能遇上有心人或许可以整理出版。) 



闵福德参与翻译的《红楼梦》


从牛津大学毕业之后,1976年闵福德先生赴位于堪培拉的澳洲国立大学师从著名学者柳存仁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每周三都去拜访柳存仁先生,学习各类中国典籍的同时,也为翻译《红楼梦》后四十回做各项细致的准备工作。他的译文分别由霍克思、柳存仁先生审校并提出修改意见,逐渐成形。1980年他写完博士论文,经柳存仁先生向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推荐,接受中国外国专家局的邀请,来天津外国语学院任教两年。正是在马场道外国语学院宿舍,他完成了第四卷即第八十一至九十八回,于1982年问世。第四卷序也是在天津写的,他记录了在北京探访恭王府的一次经历,生动地刻画了梦境与现实的交错,显然是在呼应《红楼梦》的主题,只有真正读懂了《红楼梦》的译者才写得出来。在天津期间他也开始着手翻译第五卷,并且得到了两位天津朋友的大力帮助,他们是南开大学英语系的庞秉钧、天津外国语学院的杨庆华。不过第五卷直到他离开天津之后四年才于1986年出版。

闵先生夫妇的儿子Daniel那时候大概才三四岁,在天津上幼儿园,家长们都叫他“大牛”。他们有个小脚保姆姚奶奶,天天推着小车送大牛上学,她总是很得意地对邻居说:“我们家大牛最白!”那可不是吗?据说大牛说得最溜的一句天津话是“臭脚丫子干嘛你!”那个时候的天津,大牛这样的洋娃娃应该是很少见的吧?有一次他们全家去黄家花园买茶叶,那里当时是自由市场,一大堆人都忍不住围过来看又白又胖的洋娃娃,争相摸大牛的头。这时闵先生听见其中有个老人说:“这些洋人都一样,小时候很漂亮,一长大就难看了。”闵先生忍不住哈哈大笑。

直到1986年《红楼梦》第五卷出版,闵先生才算是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从1970年霍克思先生开始,到1986年第五卷出齐,他们翁婿俩一共花了整整十六年的时间。严复曾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更何况是这部一百二十回的煌煌大著?霍克思先生为了集中精力完成这项使命,甚至辞去了牛津大学汉学教授的职位。他说:“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名很好的教授,只是很喜欢翻译《红楼梦》。”“如果能让读者体验到哪怕只是我读这本中国小说时所获乐趣的一小部分,我也就不虚此生了。”闵先生是在撰写博士论文期间开始翻译《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他的译文只是博士论文的副产品。其实我们或许更应该说,翻译《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他当时最重要的成就,而博士论文只不过是副产品。闵先生为《红楼梦》付出的心血,只怕不比霍克思先生少。他书架上的那些早已散架的图书和成堆的笔记,就是这段经历的见证。而天津这座城市,无疑是他翻译《红楼梦》这段旅途中的重要驿站。 



霍克思先生写给闵福德先生的信 


2019年3月,我拜访天津外国语大学的时候,还把原天津工商学院主楼那些建筑的照片发送给闵先生,问他猜猜我在哪儿,他马上答复说是天津外国语学院!这已经是他1982年离开天津之后的第36年了!

(2019年4月闵福德先生受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中文系邀请在复旦大学讲座间隙,审定此文)


作者简介

范圣宇,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澳洲国立大学文化历史语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2003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取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福建师范大学比较文学硕士。主要研究领域,英汉-汉英互译,中国古代文学。曾于2017,2016年分别获得年获得国立澳大利亚大学教学杰出贡献奖与课程网站设计奖,第十六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三等奖。主要著作汉英对照霍克思、闵福德译五卷本《红楼梦》版本校勘(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论文、书评多发表于CLEAR、《翻译季刊(Translation Quarterly)》、《国际汉学》、《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学刊》等。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中心从事访问研究。


本文刊于2019年4月23日《天津日报·满庭芳》,授权转载自:昊文艺 微信公众号,形式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