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9日下午13:30,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第十期高端学术讲座在光华楼西主楼1001会议室举行。本期的主题是:《尚书》里的“誓”,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教授、系主任柯马丁先生(Martin Kern)主讲,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林志鹏先生主持。
柯马丁教授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与文献、中国古代历史与宗教、艺术等多方面,此次讲座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关于《尚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正式谈“誓”之前,柯马丁教授先谈了一些基本的思维条件与基本概念,指出“文本”与“历史”没有直接的关系,上古的“历史”资料非常不全,根本不足以让我们了解“历史”的“真实”。
随后柯马丁教授从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夜Tim Collins上校的一段战前演说,及1599年莎士比亚所想象的在阿金库尔战争前夕亨利五世所作的一段演讲,引出了《尚书》中的“誓”。柯马丁教授从“文化记忆”的角度出发,将这些《尚书》中的“誓”作为回溯性的想象而非实际的讲话,希望能够理解早期中国历史想象中这些演说的成因。
柯马丁教授主要谈论了《尚书》中《甘誓》、《汤誓》、《牧誓》这三篇演说,指出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结构、意识形态和词汇。同时,其感叹词、对演说本身的自我指称以及对其戏剧性场合的指称、对《诗经》中仪式颂诗所用的诗性结构的采用,都显示了显著的表演性演说的特征。正如其共同的语句和其他程式化的结构所显示的一样,这是一种建构。“誓”不是历史本身,而是文化记忆,与政治、宗教及后代对历史的需要有关。
演讲结束后,在座的老师和同学都积极踊跃地进行了提问,如探讨了关于“repertoire”一词的中文翻译,与“誓”相关的“盟”、“咒”、“祝”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柯马丁教授希望能够从中国学术本身的发展脉络出发,创造一些话语表达方式,但与此同时应当考虑到西方已有的一些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共同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