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图画对国体及其结构的历史表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9-10-23浏览次数:20





文学题材及其表述通常早于视觉艺术的发展,古今中外皆然。在唐代中期杜甫已开始使用诗歌表露各种时弊,但只是在宋代我们才看到类似的绘画题材。原因是,抽象的政治观念或是实践一般需要先成为公共论题才会表现为图画。“国体”(polity)的结构是一个例子。在欧亚大陆的历史上,大多数文明将君主和国家混合在一起。不过在古代罗马与汉代中国,政治思想家偶尔会涉及到国家结构的问题。到了前现代在中国和欧洲各国,画家则开始创造好几种方式表现出“国体”的结构。这次两段讲座试图从图画中辨识前现代欧洲与中国人对“国体”的一些看法,并加以分析。


第一场    2019116日(周三)10:00-11:30

第二场    2019117日(周四)14:00-15:30


主讲人:   包华石Martin Powers  美国密歇根大学荣休教授

主持人:   李天纲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

 点:   复旦大学智库楼209会议室


主办单位:  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


主讲人简介:

包华石Martin Powers曾为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艺术与文化Sally Michelson Davidson讲座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今为密歇根大学荣休教授。研究中国人文历史中的艺术功能,注重其与社会正义的关系。1993年专著《早期中国的艺术与政治表达》Art andPolitical Expression in Early China耶鲁大学出版社)获得列文森二十世纪前中国研究最佳图书奖。2006年专著《模式与个人:古代中国的装饰、社会与自我》Pattern and Person: Ornament, Society, and Self in Classical China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获得2008年列文森著作奖。包教授曾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浙江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论文见刊于各种中文学术期刊,包括在《读书》杂志上登刊专题系列文章。2009年他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历史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他与蒋人和博士合编《观赏亚洲艺术》Looking atAsian Art与《中国艺术研究指南》Companion to Chinese ArtBlackwell 2018。他的最新著作《中国与英格兰:前工业时代文字与图像中的正义斗争》China andEngland: the Preindustrial Struggle for Justice in Word and Image已由Routledge出版。他将开展对汉、宋时代古典中文“逍遥”一词如何在的政治与视觉方面发挥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