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议程】赋到沧桑:抗战时期的汉诗抒情与修辞策略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5-24浏览次数:15

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工作坊第三十六期

桑:抗战时期的汉诗抒情与修辞策略

会议议程

 

主办: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

时间:201762-3

地点:复旦大学智库楼209会议室

 

召集人:昊昇,美国俄亥俄州阿密大学中文副教授

张业松,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62  星期五

 

8:15-8:30  开幕式 复旦大学智库楼209会议室    

 

8:30-9:30  主题讲演和讨论 

吴晓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沦陷区诗歌的抒情性问题》

 

9:30-9:45  茶歇及合影

 

9:45-11:45 

第一场:抒情与政治——抗战意识和诗歌风格的选择

主席:罗靓(美国肯塔基大学现代和古典语言系

刘玉凯(河北大学中文系):《抗战诗人雷石榆的流浪人生》

吴宝林(北京大学中文系):《从“同命运的兄弟”到“半殖民地的命运”——以新发现的胡风诗文为中心》

徐伟锋(北塔)(中国作协现代文学馆):《只为灾难树里程碑”——论戴望舒抗战时期诗歌风格的嬗变》

 

 

13:00-15:30 第二场: 在场与记忆——沦陷区诗歌寻幽探微

主席:张新颖(复旦大学中文系)

刘晓丽(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伪满洲国的汉语诗歌——以<诗季>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冷霜(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作为“隐微写作”的“化古”:吴兴华北平沦陷时期诗歌中的表意策略》

杨治宜(德国法克福大学学系):《作为记忆场域的南京——汪政权要人诗歌解读》

袁一丹(首都范大学中文系):《此时怀抱向谁开——沦陷下的师道、诗心与禅机》

 

15:30-15:45  茶歇

 

15:45-17:45 第三场:离散与“乡愁”——战乱中的南洋歌诗

主席:张业松(复旦大学中文系)

高嘉谦(国立台湾大学中文系):《烽火流离下的诗与史:论星洲、槟榔屿的抗战粤讴与汉诗》

林立(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新加坡日据时期的华文旧体诗》

杨昊昇(美国俄亥俄州阿密大学德国、俄国、东亚、中文学与文化系):《“骸骨迷恋者”情归何处——浅论郁达夫战时旧诗中的遗民情结及其现代性》

 

 

 

63  星期六

 

9:00-11:00 第四场:诗歌生产与政治想象——战时抒情的多元面向

主席:魏泉(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张园林(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杂志与抗战时期“词史”写作的背面——以《民族诗坛》杂志为中心》

邱婧(广术师范学院中文系):《共同体想象、家国感怀与抒情诗——抗战时期的少数民族汉语诗歌》

曲楠(北京大学中文系):《“谣曲”的发现:西班牙内战诗体与中国新诗的战时转型》

 

11:00-11:15 茶歇

 

11:15-11:45 闭幕演讲

张中良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关于抗战文学问题》

 

11:45-12:15

圆桌讨论 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