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可

发布者:章可发布时间:2022-03-09浏览次数:4007







    章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学术事务主管;出生于浙江杭州,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历史学博士;曾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哈佛燕京学社2019年度访问学者。


    章可的研究兴趣包括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概念史、知识史等,著有《中国“人文主义”的概念史,1901—1932》,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生产与文化政治:以教科书为中心》、《黄浦江上的飞鸟:上海印度人的历史》、《近代中国的知识与观念》等书,出版译著多种;曾在各类刊物和媒体发表中英文论文、书评、随笔等多篇,其中包括《历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学术期刊。 


    历年来主持、参与各类国内外课题资助十多项,包括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上海市哲社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等,并曾多次获研究资助赴境外各大学机构访学客座;曾担任国内外多家学术期刊的审稿专家;曾获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著作曾获上海市第十五届“银鸽奖”出版类奖;在历史学系开设“中国近现代史”“概念史理论与方法”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并招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近代中外关系史、历史教育等方向的研究生。

 

  其他工作经历:

               

1、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副主任(2012年—)

2、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2016年—)

3、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2009年—2011年)


       

  境外访学客座经历:

  

1、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学院(EHESS,2024年)

2、英国剑桥大学东亚研究系(2024年)

3、美国哈佛燕京学社(2019—2020年)

4、英国伦敦国王学院(2019年)

5、印度加尔各答内塔吉研究所(2018年)

6、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研究所(2017年)

7、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系(2013年)

8、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2012年)

9、德国埃森人文科学研究所(KWI,2008年)

10、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汉学系(2003年,2024年)



  著作简目:

  

1、专著:《中国“人文主义”的概念史,1901—1932》,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2、编著:《黄浦江上的飞鸟:上海印度人的历史》(中英文双语、中文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版。

4、编著:《近代中国的知识生产与文化政治:以教科书为中心》(合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3、集刊:《近代中国的知识与观念》,“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第7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执行主编。

5、译著:伯克《什么是知识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版。

6、译著:史景迁《利玛窦的记忆宫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南海出版公司2024年版。

7、译著:理查德·艾文斯《捍卫历史》(合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中英文论文:

  

1、《语词变迁与近现代中国“慈善”概念的形成》,《历史教学问题》2024年第2期。

2、《从“史学经世”看晚清西史东渐的知识史和思想史意义》,《天津社会科学》2023年第4期。

3、《以“知识”重观“历史”:简述近期欧美学界有关“什么是知识史”的讨论》,吴晓群、陆启宏主编《西方史学史研究》第2辑《知识史与历史认知》,商务印书馆2023年版。

4、《五四前后报刊小说中的“人道主义”》(修订版),杨贞德、吴晓昀编《伦理与人道:近代启蒙脉络中的思想论争》,“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23年版。

5、《辛格<在华十三个月>的相关问题辨正》,《历史教学问题》2023年第2期。

6、“The Changing Image of Martin Luther in Late Qing China”, in Tao Feiya ed., Beyond Indigenization, Christianity and Chinese History in a Global Context. Leiden: Brill, 2022.

7、《当代新儒家的“儒学人文主义”概念建构初论:以唐君毅和牟宗三为例》,《新学衡》第4辑《新文化运动的异途》,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8、《近现代“慈善”新词考源》,《东亚观念史集刊》(台湾)第19期,台湾政治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9、《“胡先生”的困惑:再思五四前后的“人道主义”观念》,《知识分子论丛》第16辑《丸山真男:在普遍与特殊之间的现代性》,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10、“Through the ‘Indian Lens’: Observations and Self-reflections in Late Qing Chinese Travel Writings on India”, in Tansen Sen and Brian Tsui eds., Beyond Pan-Asianism: Connecting China and India. 1840s-1960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1.

11、“Progress or Decline: China’s Two Images of India during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Iwo Amelung ed., Discourses of Weakness in Modern China: Historical Diagnoses of the ‘Sick Man of East Asia’. New York: Campus Verlag. 2020.

12、《文艺复兴的东方足迹》、《宗教改革的东方足迹》,张广智主编《近代以来中外史学交流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13、《“语境”取向与全球思想史》,《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5期。

14、《清末民初“传统”的出现:概念史视角的考察》,《史学月刊》2020年第4期。

15、“The Concept of Rendao zhuyi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in Cultu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Culture and Axiology.16(2), 2019. 

16、《透镜:十九世纪中国人印度游记中的二重观照》,《新史学》第11辑《近代中国的旅行写作》,中华书局2019年版。

17、《建构“资产阶级法权”:概念如何被政治化(1922-1958)》(合撰),《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第7辑《近代中国的知识与观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18、“The Sikh Policemen in Shanghai”, in Stray Birds on the Huangpu, A History of Indians in Shanghai.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18, pp. 25-33. 

19、《“主义”的悲剧:五四前后报刊小说中的“人道主义”》,《亚洲概念史研究》第4卷,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20、《晚清汉语文献中的马丁·路德形象论析》,陶飞亚、杨卫华主编《汉语文献与中国基督教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003年-2015年)

1、《超越历史分期概念:汉语“现代”概念的创出》,《史学理论研究》2015年第3期。

2、《论阿米蒂奇与思想史研究的“国际转向”》,《史林》2015年第3期。

3、《女传教士的中国历验》,《读书》2015年第8期。

4、《基督新教传教士在杭州的早期活动考述》,《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第5辑《近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5、《汉语史学概念如何形成:以“文艺复兴”在近代中国为例》,《中国历史评论》第9期,上海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

6、《概念史视野中晚清的天主教与新教》(修订版),陶飞亚主编《宗教与历史》,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7、《古学复兴的两面:清末西史知识构成之一例》,张仲民、章可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生产与文化政治:以教科书为中心》,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8、《“儒学人文主义”概念源流论》,《中国学》第4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法语版译文见 Chine France-Europe Asie, itineraires de concepts. Editions Rue d'Ulm, 2018.  

9、《庶民研究》,张颂仁主编《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0、《论马丁·路德形象在晚清中国的传衍》,《浙江学刊》2013年第6期。 

11、《形象迁变与中美百年》,《中国基督教史研究通讯》第4期,2011年。

12、《概念史视野中晚清的天主教与新教》,《历史研究》2011年第4期。

13、《<礼记·王制>的地位升降与晚清今古文之争》,《复旦学报》2011年第2期。

14、《“人文主义”的诞生——一个概念史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辑刊》总第32期,2010年9月。

15、“Inventing Humanism in Modern China”, in Carmen Meinert ed. Traces of Humanism in China. Bielefeld: Transcript Verlag, 2010,pp.131-149.

16、《论晚清经世文编中“学术”的边缘化》,《史林》2009年第3期。

17、《浪漫主义:统一的还是多歧的》,《复旦史学集刊》第2辑《史与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8、《迈内克与<历史主义的兴起>》,《德意志思想评论》第3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9、《当代学术史上的语汇变迁》,《云梦学刊》2006年第4期。

20、《评卡尔·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中国学术》第14辑,2003年出版。


史学书评、随笔等:

1、《人文主义史家史景迁》,《中华读书报》2022年1月12日。

2、《<大私报>的故事:二战美国大兵在哈佛学中文》,《上海书评》2020921日。

3、《梵瑟楼与哈佛往事》(合撰),《文汇报·学人》202087日。

4、《洋教士看风水》,《上海书评》2015510日。

5、《五四前后的杭州蕙兰中学》,《文汇报·学人》,2015410日。

6、《如何打赢一场战争》,《上海书评》2015315日。

7、《胡兰成的中学时光》,《上海书评》2013526日。

8、《洋教士的眼泪》,《上海壹周·评论》2012521日。

9、《藩台和洋教士》,《上海书评》2011116日。

10、《船上的洋教士》,《上海书评》2011123日。

11、《旅行还是放逐:前现代的中国游记》,《悦读Mook》第23卷,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2003年-2010年)

1、《借你的眼,看另一个自己》,《上海书评》2010912日。

2、《历史客观性:梦想与现实》,《上海书评》20091227日。

3、《舞台虽大,中国何处容身》,《上海书评》2009118日。

4、《美术史的两难》,《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08127日。

5、《中国是否应该遵守万国公法》,《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08112日。

6、《维也纳:“现代”的子宫》,《广州日报·阅读》2007729日。

7、《先王之制今日何处寻觅?》,《读品2006》,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德国史学如何摆脱纳粹轴心》,《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07325日。

9、《为经学去魅的先行者》,《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07114日。

10、《e考据时代即将到来》,《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06123日。

11、《大梦谁先觉》,《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06109日。

12、《咸丰的那张面孔》,《东方早报·书评》2006730日。

13、《历史主义:危险的假设》,《21世纪经济报道·书评》2006418日。


史学译文:

1、彼得·高登:《什么是思想史研究?》,《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第7辑《近代中国的知识与观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2、冯客:《近代中国的物质文化》(合译),《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第5辑《近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3、多纳德·凯利:《思想史研究诸视野:回顾、审视和展望》,《新史学》第9辑《观念的历史》,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

4、鲁纳:《中国政治话语里“权力”和“权利”的概念》,《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第3辑《中国现代学科的形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5、周锡瑞:《一个封建堡垒中的革命:陕西米脂县杨家沟,1937-1948》,《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第2辑《近代中国的乡村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6、艾洛尔·哈里斯:《柯林伍德的历史学理论》,《新史学》第3辑,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7、克里斯·洛伦兹:《历史知识与历史真实》,《书写历史》第1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访谈等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