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7-08浏览次数:420

 

 

 

  陈思和,1954年生于上海,原籍广东番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家。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兼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学学会副会长等。

  著作《陈思和自选集》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一书获全国普通高校教材一等奖,编撰的《巴金图传》获国家优秀图书奖提名奖,根据其课堂讲义修订出版的著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获二○○四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其他著作有学术传记《人格的发展———巴金传》,学术专著《中国新文学整体观》,编年体论文集《笔走龙蛇》、《鸡鸣风雨》、《犬耕集》、《谈虎谈兔》、《草心集》、《海藻集》等十几种。

   二○○一年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后,推行本科生教学改革,强化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课程,紧抓学科建设,引进人才,其主持的《中国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课程获得教育部精品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等奖项,复旦大学中文学科被评为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曾先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德国特里尔大学和波恩大学等担任访问研究员或客座教授。

   研究范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巴金研究:1986年出版第一部学术专著《巴金论稿》(与李辉合著),对巴金早期思想作出较全面地论述,以后陆续出版巴金研究著作《人格的发展——巴金传》,《巴金研究的回顾与瞻望》等,还策划出版大型画册《巴金对你说》和手稿本《随想录》,电视专题片“真话、真城、真情——巴金晚年身影”等。

   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著作有文学史专著《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主张打通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分界,将二十世纪文学视为一个整体。九十年代以来,在学术研究领域相继提出“当代文学中的战争文化心理”、“民间文化形态”、“共名与无名”、“文学史上的潜在写作”等系列文学史理论,来重新解读文学史。这些主要理论观点收入《陈思和自选集》一书。1988年与王晓明教授联袂主编”重写文学史“专栏,1998年起与王光东、张新颖一起主编“无名论坛”专栏,均推出一批观点新锐的学术成果。1999年出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主编),比较集中体现这方面的成果。

   三、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曾协助贾植芳教授主编《外来思潮流派理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大型资料汇编,并在此基础上主持编撰《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第一卷)》的工作。提出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的研究,以求重新质疑传统影响研究的观念与方法。有关论文收入论文集《鸡鸣风雨》。

  四、积极参与当代文学批评,论文散见于编年体论文集《笔走龙蛇》等九种论著,90年代起连续主编《逼近世纪末小说选》,对九十年代小说作了跟踪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