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上海与法国:文化生活、知识生产与文学想象

发布者:钱宇发布时间:2022-04-28浏览次数:256

2022年4月16日,由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办、法国驻沪总领事馆及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法语系联合支持的学术交流系列讲座“上海与法国:文化生活、知识生产与文学想象”在腾讯会议顺利召开。


讲座旨在展示十九世纪以来上海与法国间的文化对话,以两个面向为研讨路径:一面关注驻沪法国人士的社会文化活动史,一面关注作为关于法国的知识及想象的生产空间的上海。两条路径相互渗透、动态交织。来自中法学界的六位学者参与了本次研讨。讲座以法语为主要交流语言,同时在腾讯会议交流平台为听众实时跟进中文翻译,总三百余人在线共飨此次对话。


会议由来自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法文系的杨振老师主持,由法领馆教育领事白丽娜女士(Séverine Boué)致开幕辞。白丽娜领事向参与活动的相关机构及学术报告人表示感谢。白丽娜指出,上海因疫情正于艰难而富于挑战性的时期,人们也因此学习与自我相处。此刻,维系、推进中法间在知识、科技、文化、艺术等各层面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白丽娜领事对活动顺利举办表示祝贺。她指出,活动见证了十九世纪以来法国与上海之间悠久与丰富的交流历史。


Image

白丽娜(Séverine Boué)领事致开幕词


波尔多第三大学中文系的安必诺(Angel Pino)教授发表题为《毕保郊(Octave Brière),1940年代驻沪耶稣会士知识分子》的报告,安必诺教授以毕保郊为主要研讨对象,邀请我们关注1940年代驻沪耶稣会士知识分子的文化活动。安教授首先介绍了毕保郊的生平经历和教育背景:从1934年初次踏足中国,直至1953年离开大陆,毕保郊定居上海徐家汇二十年许,成为徐家汇教区的重要人物。接着,教授引领我们重点关注了1940年代毕保郊的在沪轨迹,关照到诸如其在震旦大学从事法语教学活动、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巴金、鲁迅、茅盾、胡适、林语堂、苏雪林等)的阅读经历、及当时政治变革对其研究的影响等具体问题。毕保郊对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研究(《中国近代哲学五十年(1898—1950)》是其在这一方面的重要作品)、及其离沪赴台后的语言学研究均对后世影响深远。


Image

安必诺(Angel Pino)教授发表报告


来自法国人在华历史学会(SHFC)的Michèle Chapdelaine女士发表了题为《吕西安·巴塞(Lucien Basset)的足迹》的报告。位于淮海中路1431号的巴塞别墅得名于其首任主人:法国银行家、外汇经纪人吕西安·巴塞。Chapdelaine女士以巴塞生平经历为主线,重点阐释了巴塞在沪的商业轨迹。1902年,26岁的巴赛来到上海,二十年后的跨国婚姻让他成为了上海金融中心的知名人物;致富后的巴塞展现出强烈的政治野心。此外,学者也图文并茂地向我们展示了别墅的建筑考究。1931 年,巴赛决定离沪并将别墅出售给了美租界富商弗兰克·杰·蕾文(Frank Jay Raven)。几经辗转,巴塞别墅于1980年起成为如今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官邸。


Michèle Chapdelaine 女士发表报告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法文系杨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从口述到〈百科小丛书〉:〈法兰西文学〉(1923)与法国文学史知识传播模式的转变》。1920年代之前,法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主要依赖口耳相传,20年代初法国文学史的书写出版改变了这一局面。杨振先生通过对王云五(1888-1979)的成长环境、其从商及语言教习经历的考究,带领我们理解了王云五对外国文学的开放态度的形成因素,并试析《百科小丛书》的撰写和其对《大英百科全书》的通读经历之间的关联;其次,学者进行了对袁昌英(1894-1973)在法求学的踪迹考察,关注到其书写的《法兰西文学》(1923)中所体现的主体性:如经由与李璜编著版《法国文学史》(1922)的对比,学者察觉到袁昌英对路易十四和古典主义文学显示出与五四话语不甚相符的态度。这一重读带领我们认识到法国文学史知识在中国视阈中的模式构建与形态变迁。


杨振教授发表报告


法国人在华历史学会(SHFC)的Nicolas Grévot先生的报告题为《上海法商球场(CSF)总会的疯狂年代》。法商球场总会是老上海疯狂年代里最为神秘的地方之一。Grévot先生从近代上海的租界历史出发,关注法租界人士及其他欧洲人士的生活方式:他们常举办俱乐部聚会,跳舞,运动,游戏,举办婚庆仪式和退伍军人纪念仪式等。和英国俱乐部不同,法商球场总会对性别及国籍的多样性更为包容;即使这里的文化交流也并非一视同仁:社会地位和财富仍然是选择标准。Grévot先生更以丰富的图文资源带领我们走进了总会内部:原址的创建经过、室内装饰、周边设施、总会新大楼的建筑匠心、娱乐场景实录等。法商球场总会声名远扬,独树一帜,是各种意义上的纪念性建筑,其在世界上的文化和知识影响力吸引着当时的各国精英,是在沪法租界跳动到最后一刻的“心脏”。


Nicolas Grévot先生发表报告


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的贾君媛博士的报告题目为《法商百代唱片公司与上海近代音乐工业史初探》。本场报告中,贾君媛女士从法商百代唱片公司经营史的角度,结合详实的考据资源,透析了法商百代唱片公司在上海近代音乐工业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仅带领我们了解了百代公司电影、留声两大产业的分化、重组等经营演变,还追溯了十九世纪留声技术的发展史、聚焦了夏尔·百代(Charles Pathés)踏上留声产业的商业轨迹,以及百代公司对世界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进军历程。百代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商业策划具有特色:推出留声机,与中国艺术家合作,录制保有中国地方曲种特色的唱片,同时探索外语教学、推广国语等产业功能。百代公司在获取了可观的商业价值的同时,也为上海近代音乐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贾君媛博士发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