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艺海泛澜:《全明词》重编之探索与展望

发布者:周昕怡发布时间:2024-10-17浏览次数:10

2024928日,由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办的“艺海泛澜:《全明词》重编之探索与展望”访问学者讲谈会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周明初担任主讲,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图书馆馆长、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陈引驰担任主持人,与谈人包括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叶晔、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研究员石祥、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副研究员王启元、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员龚宗杰、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闵丰、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汤志波、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彭志、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龚霞、浙江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李碧、浙江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宋子乔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中文系教授侯体健,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猛、赵惠俊,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美国南加州大学助理教授王萌筱等参加了本次讲谈会。

参会人员合影

在讲会开始前,陈引驰教授介绍了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的国内外访问学者情况,并对周明初教授学术背景进行了简要概述。周明初教授是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全明词》重编及文献研究”首席专家。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古典文献学等相关领域研究,出版有《晚明士人心态与文学个案》、《离骚集校集释》(与人合作)、《全明词补编》(与人合作)、《明清文学考论》等。

陈引驰教授


本次讲座的核心围绕周明初教授对于《全明词》重编的研究工作展开。自2004年起,周教授已对《全明词》进行了20年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20042012年为第一阶段,集中于《全明词》的辑补工作,并于2007年出版《全明词补编》;2012年至今为第二阶段,周明初教授主要致力于《全明词》的全面重编。

周明初教授

在过去十余年里,周明初教授及其团队针对《全明词》重编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一,周明初教授不仅对已有的《全明词》和《全明词补编》进行全面校订,还针对诸多词作进行辨别和甄选,包括底本的选择与词人小传的改写等非常繁琐的文献工作。饶宗颐初纂、张璋总纂的《全明词》主要利用赵尊岳所编的《明词汇刊》(也称《惜阴堂汇刻明词》或《惜阴堂明词丛书》《惜阴堂丛书》)编纂而成。据周明初教授介绍,《全明词》直接利用《明词汇刊》作为文献来源的在三分之二以上。

当时的《明词汇刊》主要是利用了北平、南京、上海、杭州等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料,收藏家像董康、徐乃昌、叶恭绰等收藏的资料,以及学者提供的资料,如赵万里、张元济、徐森玉、罗振玉、况周颐、夏承焘、唐圭璋、龙榆生、卢前、黄孝纾、陈乃乾等。

《明词汇刊》中的许多原始文献,现在大多收藏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台湾“国家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如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抗战时运至美国国会图书馆保存存,现在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而当时收藏在商务印务馆编译所资料室的文献,则毁于1932年淞沪会战的战火。

周明初教授对《全明词》重编工作的思路是对来《惜阴堂丛书》的词人词作,寻找出原始文献来源即底本来源,并据原始文献进行校录。如果能找到比《惜阴堂丛书》所用的底本更早更好的版本,则改用更早更好的版本若无法找到底本或不清楚其底本来源,则选择现存善本、足本。周明初教授以梁寅和张以宁的词作为例,通过举例的方式,讲解《全明词》重编工作的整理和校勘的原则。如梁寅的别集,现有以下几种版本:1. 石门集》二卷,明嘉靖三十一年刻本,现收藏于南京图书馆;还有一个钞本,现收藏在日本静嘉堂。2.《新喻梁石门先生集》十卷,清乾隆十五年刻本,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都有收藏。虽然是清代刊刻版本,但可以作为对校本使用,尤其在明代刻本存在文本模糊或难以辨认的情况下,作为重要的文本参考依据。3. 《石门先生集》十五卷本,清抄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明人别集稿钞本丛刊》已收录。4. 《石门集》七卷,清抄本,南京、湖南均有收藏,《四库全书》所收即是此七卷本通过优先使用明代版本,参考清代版本和异文记录的原则和步骤,周明初教授尽可能保证文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详细的版本信息。

又如张以宁的别集,现存也有四种版本:1. 《翠屏集》四卷,明宣德三年刻本,是最早的刻本之一,保存在南京图书馆。2. 《翠屏集》四卷,明成化十六年张淮刻本,保存在国家图书馆,该版本虽然晚于宣德刻本,但在文本上有一定的整理和校正。3. 《翠屏诗集》二卷《文集》二卷,明成化十六年德庆府儒学刻本,保存在日本内阁。这一版本对张以宁作品作了一定程度的调整。4.《翠屏诗集》一卷《后集》一卷《文集》三卷,明代悠然斋蓝格抄本,保存在国家图书馆。该抄本内容更加丰富,尤其是后集和文集部分,可能包含张以宁后期的作品或较为少见的作品。

周明初教授的研究发现,张以宁名下据《惜阴堂丛书》朱印本所收录的三首词作,并不见于现存张以宁的四种别集中,经过调查发现,此三首词作,在《明词汇刊》中,实际是收在周瑛的《翠渠词》中的,是周瑛的作品而不是张以宁的作品。《明词汇刊》周瑛的《翠渠词》共有九首,据调查,此九首词来自于周瑛《翠渠摘稿》卷六中。周瑛有《翠渠摘稿》七卷补遗一卷,明嘉靖七年刻清雍正十三年续刻本,分别保存在国家图书馆和天津图书馆,前者还是周瑛的别集收入《四库全书》的底本。《全明词》编者将张以宁与周瑛的词作相混淆,可能是因为《惜阴堂丛书》中张以宁《翠屏词》与周瑛《翠渠词》,两种名称相接近的缘故。周明初教授对这样的情况,通过调查文献来源加以纠正,准确考订词作归属,确保文献整理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全明词》收录了阮大铖的四首词,前两首词出自阮大铖本人诗集《咏怀堂辛巳诗》卷上。后两首词出自《今词初集》卷上,来源于阮大铖的戏曲作品《燕子笺》中。阮大铖的作品存在多个版本,各有不同的编次与流传。《咏怀堂诗集》四卷外集二卷是明崇祯八年(1635年)怀宁阮氏刻本,现收藏在南京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这是阮大铖在世时刻印的版本。《咏怀堂丙子戊寅诗》二卷是明崇祯间刻本,现在也收藏在南京图书馆。《咏怀堂辛巳诗》仅存钞本,是当年柳诒徵任国立中央大学图书馆馆长时从书肆上购得的。后来他将阮大铖的这几种诗集,合成《咏怀堂诗》十卷是由盋山精舍于1928年刊印。

通过这些全面校订,周明初教授总结,“一些明人别集虽然为丛书收录了,但收录不全或者有残缺,也需要寻找别的图书馆的藏本来进行校勘或补录。比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天启二年刻本程诰《霞城集》卷二四《醉花阴》后,据目录尚有《满庭芳》、《小重山》、《忆秦娥》三首,因缺页而佚,此书系据上海图书馆和安徽图书馆藏本配补影印,大陆未见其他图书馆有藏本著录,我是利用了台湾‘国家图书馆’的藏本才得以补全的。”

近十年的第二项研究工作是继续辑录明人词作。周明初教授表示,除了明人别集、总集,清人及以后的人所编涉及明人作品的总集的采辑外,书画集、笔记、方志、家谱以及小说、戏曲、日常用书等也是辑录的范围。除了辑录外,他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辨别、考证上。

周明初教授主要介绍了他对于四位明人词作的辑录工作。首先介绍了马洪,正统至成化年间的杭州著名词人,曾作有一百来首词,结集为《花影集》,后来失传。《全明词》据《明词综》、《古今词汇》和《词品》收录马洪词16首,《全明词补编》又据《西湖游览志余》补词13首,后来周明初教授又从《(乾隆)甘泉县志》中找到1首,现在可见马洪词共计30首。

第二介绍了骆问礼。骆问礼为浙江诸暨人,嘉靖年间进士 ,据该书卷首陈性学序:“吾乡先达缵亭骆公,旧与先君同笔研,号莫逆,常以诗词相倡和。余弱冠见之,辄欣欣向往。” 周明初教授经过查阅他的别集《万一楼集》及地方总集《诸暨诗英续编》,现收辑到词作8首。

第三介绍的是王翃,嘉兴梅里人,是明末清初梅里词派的重要作家 ,《明词综》卷九王竑小传引王竑族弟王庭(迈人)说:“余兄介人专习词,集必备诸调,调复备诸体。《二槐堂稿》遂以千计。迨遭盗,尽沈之江,身亡无有存者。余儿援闻鹿城何太初有选本,求得之,乃十之二三也。陈大樽序之,余梓之,以俟世之阅者。”王庭所辑刻的《槐堂词存》160多首,已收入《全明词》。 周明初教授又陆续从《萍社诗选》《梅里词绪》《梅里志》《枣林杂俎》《(康熙)秀水县志》等中辑补了7首。

第四介绍了胡敬辰《檀雪斋集》四十卷 ,这是明崇祯年间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据上海图书馆藏本影印,仅存二十一卷,词不存。周明初教授从日本公文书馆中找到了完整的本子。其中卷三十“调”类有中长调词39首、卷三十一“小令”有词89首,总计有词128首。

综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明别集版本志》的著录,现存明别集大约有6千多种。周明初教授表示,截至目前,没有经过翻阅过的文献资料应该不到100种。现在周明初教授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调查尚未寓目、分散于各地图书馆和博物馆中的孤本明别集。他通过生动的事例讲述了查阅这些孤本明别集过程中的艰辛和快乐。结合总集、方志、家谱、书画录、笔记以及其他日常用书,周明初教授还讲述了进一步挖掘一些未被广泛翻阅的资料。如《于少保萃忠传》是一部小说,但也辑录了当时的一些史料。比如第50回写于谦遇害后,杭州一些士人写了悼念他的诗文,一些诗文在现存的文献中找得到,也有一些找不到了。其中有徐奇《满江红·自悼兼吊于少保》、石磐《满江红·挽于少保》,经过考辨,此两人确实是于谦同时代杭州的下层文人,人物是真实的,词作也应当是他们本人的词作,虽然现在已经找不到别的文献出处,因而也作为明代词人词作收录进《全明词》中了。

周明初教授表示整理词作的同时,要进行作品辨伪、作者考定等工作。他展示了《(隆庆)丰润县志》中的一张截图,说明这一步骤的重要性。图片中最右边的作者署名为“司马西陂”,但查无其人,周明初教授结合后来许宗鲁的词,从他们两人的关系入手,其中“司马”是职官名,刘储秀先后担任过兵部侍郎和尚书,而“司马”正是兵部侍郎或尚书的别称;“西陂”是刘储秀的外号。


《(隆庆)丰润县志》

周明初教授强调,总集、家谱、方志、书画录里的词作,尤其需要进行辨伪工作,常常有张冠李戴或者刻意作伪的例子。比如《全明词》第一册据《明词综》《兰皋明词汇选》所收商辂词6首,经张仲谋考定其实都是苏轼词。万历年间韩敬所刻《商文毅公全集》卷三十所收商辂11首词,有10首是苏轼词,还有1首是骆问礼的词,见于《万一楼集》卷四中。《(康熙)剑川州志》卷二十《艺文》收录的何可及《南歌子·赠浙中羽士》两首词,实际上也是苏轼的作品。这类张冠李戴的问题确实在文献编纂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在地方志和总集类作品中,常因未核对原始资料或文献来源不明导致误传。

第三项研究工作是除撰写新辑补词人的小传外,对《全明词》《全明词补编》的词人小传进行全面的修订。大量精力放在考证词人的生卒年上。周明初教授表示,在这项工作之中,易代之际人物的甄别和考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全明词》第四册开始,有相当大的篇幅与《全清词》(顺康卷)所收相重合。因此,周明初教授的原则是:(1)对于贰臣,不管他在明朝生活时间多长,在清朝生活时间多短,一律作为清人处理,《全明词》不收录。(2)对于遗民,则要考虑他出生的时间,如果在入清时已经20岁以上了,或者明确可以考证他在20岁之前已经有词作流传的,则作为明人收入《全明词》中。由于清朝在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在北京建立时,南方还存在南明诸政权,因而对于南方地区,区别活动于不同地区的人,在入清时间上作相应的伸缩。

比如江南地区,以1645年鲁王弘光政权覆灭为界线作为入清时间,浙江钱塘江以南、福建一带以1646年鲁王政权退出浙江或唐王隆武政权覆灭为界线作为入清时间;广东地区以1646年唐王绍武政权覆灭或桂王永历政权退出广东作为入清时间;广西、贵州、云南一带以桂王永历政权退出该地区或覆灭的时间作为入清时间,最晚时间在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3)对于大量的既非贰臣也非遗民的生活在明清两朝的人,则作清人处理,不收入《全明词》中。(4)对于生活于明清之际的词人一一鉴别,能考证出生卒年的考证出生卒年,不能考证出生卒年的,则尽量考证出其人在入清后是不是遗民。但周明初教授也指出,对于是否遗民或者疑似遗民的有时也很难判断,比如清顺治三年(1646年)岁贡生周拱辰,清顺治四年(1647年)的岁贡生朱隗。按道理说,他们在清初取得了一定的功名,不应当视作明遗民了,但经过考辨,发现他们的“岁贡生”的身份,是清初的地方执政者,鉴于他们的声望和年资而主动给予的,而他们本人并未接受,并不因此而赴选,仍然坚持遗民立场而终老,因此这样的人还应当视作明遗民。这与在清初考取举人、进士,主动承认清朝统治的合法性是不同的。

这其中,对于女词人的辨别更加困难。像顾贞立(1623-1699),她是清初著名文学家顾贞观之姊,她自称“避秦人”,词中多故国之思、亡国之痛,如《虞美人》“暗伤亡国偷弹泪,此夜如何睡”、《南歌子》“陈家宫阙汉家陵,尽被东风斜日、送还迎”、《满江红·廿年前为人题小影,偶复见之,感而作此》“光景尽随流水去,江山原是桑田海”等等,所以尽管她在入清后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应当作为遗民词人收入《全明词》中。周明初教授表示,大多数女词人,在作品中没有明显的遗民情绪,则要结合她的大致生活时间,父亲、丈夫、儿子等的政治立场,才能确定要不要收入《全明词》中。以商景兰(1605-1675)为例,她是祁彪佳的妻子。祁彪佳是明末著名人物。虽然商景兰本身的词作未必表现出直接的遗民情绪,但考虑到其丈夫的身份背景以及她的两个儿子祁班孙、祁理孙在入清后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状况,将商景兰作为明人收录。

周明初教授在最后总结,原《全明诗》六册,经过甄别词人、甄别作品,删去了大约一册半的篇幅,原有《全明词》收词近两万首,重编后的《全明词》约有四万五千首(包括小说、戏曲中词)。

周教授的研究成果为《全明词》的重编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指明了方向。最后,与谈人们针对研究工作中的重难点展开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