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年5月17日-18日
地点:复旦大学智库楼106室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
召集人:
徐兰君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邓菲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5月17日
9:00-9:25 开幕式
欢迎致辞:章可(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中心)
欢迎致辞:徐兰君、邓菲
9:30-11:00 儿童与宗教、叙事
主持人:祁姿妤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报告人:
朱浒 (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儒家视野下的汉代儿童形象——以汉画像石为中心
袁頔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由化生童子到往生符号:试论敦煌石窟净土类题材壁画中的面佛跪拜者形象
庄程恒 (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美术教育研究院):庆堂与净土——晋南金墓中的婴戏图像及其双重信仰
11:20-12:20 儿童与游戏
主持人:高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报告人:
黄小峰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游戏的多重意义:宋代婴戏图像探析
陈嘉艺 (美国圣路 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系):戏非儿戏:明清时期的儿童博戏与命运秩序
14:00-15:30 儿童与家庭、性别
主持人:戎恒颖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李清泉(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家的关怀与祈盼——宋辽金墓葬艺术中的儿童图像
邓菲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孝行、家庭与性别——宋金时期孝子故事图像中的儿童
陈醇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历史系):谁家有好女:宋代文化精英对理想少女时代的建构
15:50-16:50 儿童形象与版画
主持人:白若思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董捷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不一样的童年:晚明版画中的家童形象
赵丹坤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僮仆与稚子:明清版画中的儿童形象、性别空间与理想家园
16:50-18:20 “儿童相”与现代文学文化的起源
主持人:张业松 (复旦大学中文系)
张丽华 (北京大学中文系):从“眉间尺”到“黑色人”:鲁迅“复仇”观念的身体展演与媒介转换
陈莹 (福建省委党校社会与文化学教研部) :从模范男童到神奇女侠:20世纪20年代中国儿童电影的情感动力、美学范型与政治想象
胡玥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健康、强国与消费:民国儿童比赛中的摄影“儿童相”
5月18日 9:00-19:50 儿童图像、中间性与政治动员
主持人:康凌 (复旦大学中文系)
顾铮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儿童图像与战争动员:中日战争期间双方儿童图像的生产和使用
郭冰茹 (中山大学中文系) :1960年代作为“中间文本”的图像生产——以《宝葫芦的秘密》为个案
曾麒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新中国的“儿童相”:丰子恺童话插图中的乌托邦世界
徐兰君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小火箭人”:机器、孩童身体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话语
11:00-12:30 孩童、成长/发展和当代媒体文化
主持人:王宇平(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报告人:
1. 林震岚(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千万不要“忘本”:《变形计》与当代中国塑造新人的媒体实验
2. 渡言(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 :从横向到纵向成长:中国动画电影中的哪吒形象
3. 龚浩敏(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走向一种“生态儿童主义”:自然与中国生态电影中的儿童想象
13:00-14:00 圆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