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学术事务主管、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出生于浙江杭州,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2009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哈佛燕京学社2019年度访问学者。
章可的研究兴趣包括近代中国思想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概念史、知识史等,著有《中国“人文主义”的概念史,1901-1932》,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生产与文化政治》、《黄浦江上的飞鸟:上海印度人的历史》、《近代中国的知识与观念》等书,出版译著多种;曾在各类刊物和媒体发表中英文论文、书评、随笔等五十多篇,其中包括《历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等学术期刊。
曾获得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上海市哲社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在内的国内课题资助,并获多项境外研究资助赴欧美港台等地访学;近年来开设“海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基督宗教在华传播史”、“西方人在中国(1600-1900)”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并招收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近代中外关系史等方向的研究生。
境外访学经历:
1、美国哈佛燕京学社(2019年至2020年)
2、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研究所(2017年)
3、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系(2013年)
4、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2012年)
5、德国埃森人文科学研究所(KWI,2008年)
6、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汉学系(2003年)
著作简目:
1、专著:《中国“人文主义”的概念史,1901-1932》,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2、编著:《黄浦江上的飞鸟:上海印度人的历史》(中英文双语),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版。
3、编著:《近代中国的知识与观念》,“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第7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执行主编。
4、编著:《近代中国的知识生产与文化政治:以教科书为中心》(合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5、译著:史景迁《利玛窦的记忆宫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6、译著:理查德·艾文斯《捍卫历史》(合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中英文论文:
1、“Through the ‘Indian Lens’: Observations and Self-reflections in Late Qing Chinese Travel Writings on India”, in Tansen Sen and Brian Tsui eds., Beyond Pan-Asianism: Connecting China and India, 1840s-1960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0
2、“Progress or Decline: China’s Two Images of India during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Iwo Amelung ed., Discourses of Weakness in Modern China: Historical Diagnoses of the ‘Sick Man of East Asia’. New York: Campus Verlag. 2020.
3、《文艺复兴的东方足迹》《宗教改革的东方足迹》,张广智主编《近代以来中外史学交流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4、《“语境”取向与全球思想史》,《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5期。
5、《清末民初“传统”的出现:概念史视角的考察》,《史学月刊》2020年第4期。
6、“The Concept of Rendao zhuyi in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 in Cultu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ilosophy of Culture and Axiology. 16(2), 2019.
7、《透镜:十九世纪中国人印度游记中的二重观照》,《新史学》第11辑《近代中国的旅行写作》,中华书局2019年版。
8、《建构“资产阶级法权”:概念如何被政治化(1922-1958)》(合撰),“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第7辑《近代中国的知识与观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9、“The Sikh Policemen in Shanghai”, in Stray Birds on the Huangpu, A History of Indians in Shanghai.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 2018, pp. 25-33.
10、《“主义”的悲剧:五四前后小说中的“人道主义”》,《亚洲概念史研究》第4卷,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2017年前)
1、《晚清汉语文献中的马丁·路德形象论析》,陶飞亚、杨卫华主编《汉语文献与中国基督教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超越历史分期概念:汉语“现代”概念的创出》,《史学理论研究》2015年第3期。
3、《论阿米蒂奇与思想史研究的“国际转向”》,《史林》2015年第3期。
4、《女传教士的中国历验》,《读书》2015年第8期。
5、《基督新教传教士在杭州的早期活动考述》,“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第5辑《近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6、《汉语史学概念如何形成:以“文艺复兴”在近代中国为例》,《中国历史评论》第9期,上海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
7、《古学复兴的两面:清末西史知识构成之一例》,收于《近代中国的知识生产与文化政治:以教科书为中心》,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8、《“儒学人文主义”概念源流论》,《中国学》第4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9、《庶民研究的误区》,张颂仁主编《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10、《论马丁·路德形象在晚清中国的传衍》,《浙江学刊》2013年第6期。
(2012年前)
1、《形象迁变与中美百年》,《中国基督教史研究通讯》第4期,2011年。
2、《概念史视野中晚清的天主教与新教》,《历史研究》2011年第4期;亦收入陶飞亚主编《宗教与历史》,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3、《<礼记·王制>的地位升降与晚清今古文之争》,《复旦学报》2011年第2期。
4、《“人文主义”的诞生——一个概念史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9月,总第32期。
5、“Inventing Humanism in Modern China”, in Carmen Meinert ed. Traces of Humanism in China. Bielefeld: Transcript Verlag, 2010, pp.131-149.
6、《论晚清经世文编中“学术”的边缘化》,《史林》2009年第3期。
7、《浪漫主义:统一的还是多歧的》,“复旦史学集刊”第2辑《史与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迈内克与<历史主义的兴起>》,《德意志思想评论》第3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9、《当代学术史上的语汇变迁》,《云梦学刊》2006年第4期。
10、《评卡尔·洛维特<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中国学术》第14辑,2003年出版。
史学书评、随笔等:
1、《<大私报>的故事:二战美国大兵在哈佛学中文》,《上海书评》2020年9月21日。
2、《梵瑟楼与哈佛往事》(合撰),《文汇报·学人》2020年8月7日。
(2020年前)
1、《洋教士看风水》,《上海书评》2015年5月10日。
2、《五四前后的杭州蕙兰中学》,《文汇报·学人》,2015年4月10日。
3、《如何打赢一场战争》,《上海书评》2015年3月15日。
4、《胡兰成的中学时光》,《上海书评》2013年5月26日。
5、《洋教士的眼泪》,《上海壹周·评论》2012年5月21日。
6、《藩台和洋教士》,《上海书评》2011年11月6日。
7、《船上的洋教士》,《上海书评》2011年12月3日。
8、《旅行还是放逐:前现代的中国游记》,《悦读Mook》第23卷,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年版。
9、《借你的眼,看另一个自己》,《上海书评》2010年9月12日。
(2010年前)
1、《历史客观性:梦想与现实》,《上海书评》2009年12月27日。
2、《舞台虽大,中国何处容身》,《上海书评》2009年1月18日。
3、《美术史的两难》,《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08年12月7日。
4、《中国是否应该遵守万国公法》,《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08年11月2日。
5、《维也纳:“现代”的子宫》,《广州日报·阅读》2007年7月29日。
6、《先王之制今日何处寻觅?》,《读品2006》,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7、《德国史学如何摆脱纳粹轴心》,《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07年3月25日。
8、《为经学去魅的先行者》,《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07年1月14日。
9、《e考据时代即将到来》,《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06年12月3日。
10、《大梦谁先觉》,《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2006年10月9日。
11、《咸丰的那张面孔》,《东方早报·书评》2006年7月30日。
12、《历史主义:危险的假设》,《21世纪经济报道·书评》2006年4月18日。
史学译文:
1、彼得·高登:《什么是思想史研究?》,“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第7辑《近代中国的知识与观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2、冯客:《近代中国的物质文化》,“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第5辑《近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3、多纳德·凯利:《思想史研究诸视野:回顾、审视和展望》,《新史学》第9辑《观念的历史》,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
4、鲁纳:《中国政治话语里“权力”和“权利”的概念》,“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第3辑《中国现代学科的形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5、周锡瑞:《一个封建堡垒中的革命:陕西米脂县杨家沟,1937-1948》,“近代中国研究集刊”第2辑《近代中国的乡村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6、艾洛尔·哈里斯:《柯林伍德的历史学理论》,《新史学》第3辑,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7、克里斯·洛伦兹:《历史知识与历史真实》,《书写历史》第1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等从略)